膏方也被称为膏滋或膏剂,是属于传统中医八大剂型(丸、散、膏、丹、酒、露、汤、锭)之一,也是一类具有高营养滋补和防治慢性病症的剂型,下面通过几个问题来了解它是怎么一回事。
什么是中医膏方?
膏方以剂型为名也被称为膏剂,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,为了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,以一般中药饮片为基本原料,配上高档中药材及胶类、糖类等辅料,并按固定的配方将其加工而的一种制品。中医膏方还是一种将理、法、方、药集中体现的产品,具有明确的功效、适用范围、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。
中医上所说的膏剂一般分为内服和外敷两种,内服调养较为复杂,主治慢性疾病、术后修复等情况;外敷一般用于皮肤、创伤等情况。
中医膏方的起源和发展如何?
中医膏方起源要追溯到汉唐时期,《黄帝内经》有关于马膏的记载,主要供外用;东汉张仲景《金匮要略》中描述的大乌头膏、猪膏发煎是内服的最早记载;唐代的《千金要方》的膏体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。
晋代,膏方的运用已由外敷向内服过度,形成了既可内服亦可外敷的“完整体”。《肘后备急方》中就记载了五毒神膏、陈元膏、华佗虎骨膏等兼可外用内服,以附子、细辛、巴豆、乌头等攻邪较猛的原料,也不缺乏雄黄、朱砂等矿物类药,可见当时“服石之风”盛行。
宋朝,制膏的风格类似于唐朝,且制备方法逐步完善,已与现代膏方制作工艺接近了。
明清时期的膏方已进入了成熟阶段,这个时期的膏开始广泛应用于内科、外科、儿科、妇科等领域,而且膏的数量已远远超出以往,现代用的名方大多源于这个时期。
中医膏方的特点有哪些?
1.一人一方,量身定制。膏方是医生根据患者不同体质、不同症状、病史而配的方,充分体现了辩证施治、三因制宜的治疗原则,从整体出发,对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后才做应对之法,而不止是单纯的“纠偏”;膏方调治讲究阴阳均衡,从而避免和减少疾病的发生。
2.半流体状。膏剂经过多次煎煮后,因配料中添加阿胶、龟甲胶等胶类物质,所以煎煮后多呈流体状,而收膏之物多为蜂蜜、饴糖等成分,所以膏体晶莹剔透,味道甘醇。
3.服用携带方便。由于膏方本身是半流体状或固体状物体,再加上现代容器颇为丰富,盛装之后便于携带,易受流动性较大职业者的欢迎。如今的膏方不仅仅限于冬季服用,借助冷藏设备,一年四季均可服用。
膏方会用到哪些中药材?
1.补气药:常见的参类(人参、西洋参、党参等)、白术、黄芪、甘草、山药、大枣、刺五加等。
2.补血药:常见的龙眼肉、何首乌、白芍、熟地黄、当归、麦冬、天冬、玉竹、黄精、百合、石斛、女贞子、枸杞子、桑葚等。
3.补阳药:常见的杜仲、续断、鹿茸、巴戟天、肉苁蓉、锁阳、淫羊藿、冬虫夏草、紫河车、菟丝子、益智、蛤蚧、核桃仁等。
4.清热药:常见的生地黄、玄参、天花粉等。
5.祛风湿药:常见的狗脊、桑寄生等。
6.安神药:柏子仁、灵芝、合欢皮、远志、琥珀等。
7.理气药:陈皮、木香、枳实、香附、佛手等。
8.消食药:莱菔子、山楂、麦芽、鸡内金等。
9.活血化瘀药:红花、丹参、益母草、王不留行、川芎、鸡血藤等。
关于中医膏方的基础内容就介绍这么多,如今的膏方品种参差不齐,小编提醒各位,很多商家打着传统工艺的幌子,认为膏方能治疗多种疾病,这些都是不科学的。